锐牛沃德讯息网
你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安娜卡列尼娜书评

2022-07-28 19:28:18 | 人围观 | 评论:

第一次看这本书是初中,那时候不想学习,也没什么好消遣的,就读书,我属于小学就能安静地坐在那里读完《三国演义》的那种人;对,《三国演义》是我读的第一篇长篇小说,跑题了,说回安娜。

初中的时候还小,人生中还是简单的是非黑白,读这本书,只是看个故事情节,并不能理解男女主建立在道德对面的复杂感情,也并不同情安娜。今年马上三十,经历了生活和感情之后,重读《安娜.卡列尼娜》,完全是不一样的体验,与其说我理解了安娜,不如说我被驯化了,理解了成人世界的残忍。

合上书之后,我脑子里盘旋着2个想法:

1、为什么全书只有安娜一人不得善终?

2、安娜最初不愿意离婚?她一开始就愿意的话,是不是就不是悲剧结尾了?

大学的时候修的俄语,所以看到《安娜.卡列尼娜》的书名,就忍不住一阵唏嘘,因为卡列尼娜这个姓,是安娜的夫姓,她为爱背叛自己的丈夫,却至死也没摆脱这个姓氏。托尔斯泰用女主的夫姓给这本书命名,开篇就直接把女主给送走了(掩面哭泣)。

整个上流社都以爱情游戏为乐,唯独动了真情的人不得善终。

安娜的哥哥,斯捷潘,这个在她未出嫁前跟她同一个姓氏的男子,是一个完全自私自利,把享乐主义演绎到极致的人。出轨饮酒纵情声色,不顾妻子和孩子的困窘,即使妻子的睡衣要打补丁,他也视而不见地出入高级俱乐部;最亲爱的妹妹挽救了他的婚姻,希望他帮助她从和卡列宁的婚姻里解脱时,他面对卡列宁,更在意的是自己能否获得月薪8千卢布的闲差;妹妹死了,他也只是抚尸恸哭,转身便忘记了哀伤。

安娜的女伴贝特西,作为沃隆斯基的表姐,她一手促成了这件风流韵事,并引以为傲,她的情夫从未出场,但从不同‍人的口中我们可以知道,她有很多个情夫,而且隐藏的很好,所以她并未受到苛责,是大家不喜看到深陷爱情中的痛苦吗?所以对从容游戏的人如此宽宥?

多莉是姐妹中最不幸的一个,像生活中大多数的已婚妇女,按照社会习俗嫁给一个看起来很好的男人,不停地给他生孩子,为他操劳家务,被他抛弃,愤恨于他的出轨,却无力反抗,不敢正视自己内心的渴望,只是幻想着自己也如其他人一样遇到了一个美好的年轻人,恋爱出轨。她隐忍善良,甚至是聪明的,因为她一直能穿破表象看到一个人的本质,对周围的大多事情怀着母爱,所以她觉得安娜情有可原,所以她觉得列文的笨拙善良更为珍贵,是上流社会里最不一样的男性。

卡列宁,作为安娜的丈夫,作为任何人的丈夫,都是不合格的,他确实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不出轨,不酗酒,不流连娱乐场所,甚至位高权重。可是,他只是一架机器而已,他没有任何生活情趣,只关心如何在官场中顺利高升,他不容许任何错误和差池来影响他的仕途,明艳美丽如安娜,也并未打动他,他娶她,也只是因为别人说该是如此,他扼杀了自己做人的乐趣,也埋葬了自己妻子儿子的生气,只想让他们跟他一样成为精准运作的机器。所以安娜对他的反抗如此决绝激烈,宁愿自损一万也绝不回头,她是极致的浪漫主义者啊,觉醒之后怎么还忍得了卡列宁一秒?可是!并没有很讨厌卡列宁,虽然他无情冷漠而不自知,胆小虚伪,但他一路都是一个人走来的呀:父母早逝,唯一亲近的兄长也早早和他分开,客死他乡;他一个人在官场上打拼,没有一个亲近的人告诉他如何去爱一个人,如何去表达自己,他只能相信自己做的都是对的。结婚之后,小她太多的安娜无条件地顺从他,觉醒后的安娜只是激烈地反抗他,从不解释为什么她如此厌恶他。整个上流社会都嘲笑他,并不觉得他的原谅是什么值得称赞的行为,他们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希望他决斗。他从未收到过任何真心,所以安娜生产后对他的片刻温柔,也足以让他原谅她。但无论怎样,性格决定命运,他一路走来养成的孤僻,注定让他一生孤寂。

基蒂和列文,作为第二对主人公,他们更像是现实中的普通情侣(除了出身贵族这点);他们经历了失恋的苦涩,终于结合在一起后,也没有一帆风顺地“幸福”生活在一起。他们愿意相信对方,以爱为基础,相扶相持,一直走下去。

虽说基蒂后面还是爱上并嫁给了列文,但我觉得她一开始是深爱沃隆斯基的。她失恋后安慰自己说是受社会礼仪及母亲的影响才拒绝了列文,一时眼瞎才会痴迷沃隆斯基,可她婚后再次见到沃隆斯基后,那不易捕捉的情绪激动,还是再次表明了,她对他的爱是确实的,甚至没有在婚后就消逝了。我相信她后面更爱列文,可少女明媚苦涩的初恋还是给了渣男(沃隆斯基)。基蒂固然是美丽的,她美貌虽不及安娜,却更富有自己的人格,更具有女性独立的思想,她不愿爱一个不爱她的人,便及时止损。她的自尊骄傲高于她的爱情。她爱列文,愿意理解他,知道何时进何时退,怎样用柔情去融化列文的执拗。婚后生活,并不如列文想象般的那么美好,它侵占了他的时间,改变了他质朴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他的意志,他对基蒂也有不满,但每次分歧,每次矛盾,都以基蒂的胜利收场,这其中有他对基蒂的爱。可我觉得更多的是基蒂的聪明,她用眼泪使他心软,让他倾听她,在他顺从后,基蒂又立马询问他的不满,反过来倾听他的内心,安抚他,融化他。我觉得又美又聪明的基蒂才是最符合现代女性形象的,简直就是又美又飒。

列文是上流社会里的一股清流,矛盾的存在,可他的单纯也就在于他的“矛盾”;他亲自劳动,最真实的活着,他懂人间疾苦,所以他不自傲,不虚伪,愿意倾听理解别人,愿意只执一人之手,不负一心热爱。他当然也有缺点:笨拙执拗,心有余而力不足,猜疑善妒。可他始终是真是可爱的。这个带着列翁自己影子的人物,活得最真实浪漫。

安娜和沃隆斯基:安娜,这个倾国倾城的美人,一旦觉醒,就如烟花绽放,美丽决绝,凄美难忘,纯粹的惹人哀叹。她那么美丽,又那么聪明,仿佛没有什么她学不会做不好的事情,可她眼里只有爱情,她只为一人燃烧,希望那人也对她报以同等的感情;可爱情从不平等,它太易碎,仿佛生活里所有存在都可以轻易地影响到爱情,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爱情会因为什么因素就添了一道划痕,日积月累,终会破碎。

我一直在想,安娜如果一开始就跟卡列宁离婚跟沃隆斯基正式结婚,那她就不会被社交界抛弃,那她的生活里就不会只有沃隆斯基,那她会不会就不用卧轨自杀了?她是不是就会有一个好的结局了?

可我想大概不会吧,因为安娜那么美丽,那么高高在上,她的美丽,不禁在于绝世的外貌,也在于内心和才智。她知道如何最大程度地展示自己的魅力,让别人无法拒绝。凭借外貌、智慧、出众的品味和礼仪,她从容游走在社交界,深受宠爱,认识她的人都喜欢她,她一直都是天之骄子呀。她怎么会接受卡列宁的怜悯和原谅呢?那对她是一种侮辱,更何况还要放弃她的儿子。而且,她本无意背叛自己的丈夫,她从没恋爱过,一遇到沃隆斯基,她的爱情觉醒了,心不由己。安娜选择了爱情,但也深受良心折磨,所以她无法像其他贵妇人一样,逢场作戏。她在生产时以为自己要死了,反而是欢乐的,因为她从良心的折磨中解脱了。虽然是安娜让卡列宁处于难堪的地位,可那并非她本愿,所以她不愿再用离婚增添卡列宁的痛苦(因为卡列宁自己一直是不想离婚的)。况且!那时的沃隆斯基,是无条件爱着她的,为了她还自杀了(虽然马上就后悔了)。大概是觉得有了沃隆斯基的偏爱,她觉得自己可以忍受折磨,可是,安娜没想到只有两个人的生活如此寂寞难堪,沃隆斯基耐不住两人的平淡和无聊,激情褪去,他非但没有那么爱她,甚至生了厌恶,想从她的痴爱和控制欲中逃离。

安娜后来变得多么卑微呀!即使她因为儿子不安,即使她为流言所扰,即使她受到侮辱,她也不敢向沃隆斯基倾诉,因为她怕证实沃隆斯基不如她想象的那么美好,那样她就没那么爱他了。安娜是敏锐地察觉出沃隆斯基的虚荣心和自私,但她不敢证实。她那么爱他,却不相信他,她关闭自己的内心,只用美色引诱他。虽说他们的悲剧不单是沃隆斯基的冷淡,可我想,如果沃隆斯基愿意关心她的内在,安娜肯定会坦诚地剖出心来给他的。

毕竟后来,安娜宁愿接受卡列宁的怜悯,祈求离婚,宁愿离开自己的儿子来挽回心爱的人。

可安娜的爱人呀--沃隆斯基他选择无视安娜的忧郁,无视她的屈辱,甚至在她被上流社会中虚伪的贵妇人羞辱时,也没有维护她。任由她猜疑孤寂,暴躁不安,还来质问她为什么变得喜怒无常?呵,男人呀~

沃隆斯基,作为一个美男子(为什么是秃头呢???好难理解哦),在流行爱情游戏的上流社会,他毫不费力便深受宠爱。他爱安娜,一眼沉沦,可他对安娜的爱,从来不纯粹。书中以他的视角观察安娜的时候,大多是忽略情绪,只描写美貌的。而安娜后期为了挽回他,也是反复以美貌为武器,可见安娜也残忍地认为,他爱她,只限于她的美貌。得不到以前心心念念,得到以后又深以为困。

不能说他不爱安娜,他为她自杀、牺牲前途地位,虽然不甘生活的平淡,却也是一边反抗又一边屈服于安娜;在安娜死后,他也一心赴死。我想如果安娜不死,他们大概也会磕磕绊绊吵吵闹闹的过一辈子吧。可他大概不明白,对于安娜那纯粹炽烈的爱,他少半分,都是侮辱,更何况,他爱她,还参杂着虚伪虚荣。

安娜的悲剧,大概从她爱上一个不值得她爱的人的时候,就注定了;她的爱落空了,她对她爱人的爱,让她忘记了爱自己。所以她用对自己残忍的方式去报复世界,去报复他的辜负,去换他一世不忘她,也换一个无望的解脱。

害,唯有太阳与人心不可直视。世间又有几人能承受的住一份纯粹炽烈,来势汹汹的爱情呢?

太伤心了,我匿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