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牛沃德讯息网
你的位置: 首页 > 排名

人大南大兰大退出世界大学排名(人大南大兰大退出国际大学排名)

2022-07-20 22:27:11 | 人围观 | 评论:

登上世界大学排行榜,可能是很多中国大学的梦想,这意味着一所大学的办学成就,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认可。

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国际大学排行榜就像一座“围城”,城外的大学想进去,城里有的大学却想出来。在很多大学挤破脑袋想在各类榜单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时候,有一些学校却宣布要“退出”国际排名。前不久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就因为这事儿,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论。

▲中国人民大学,它的前身是1937年在延安成立的陕北公学 图源网络

1

三大名校“退群”

这三所名校要“退出”国际大学排名,从官方的解释来看,包含两个“不再”:一是不再向国际大学排名机构提供数据;二是学校发展不再使用国际排名作为重要的建设目标。

第二点好理解,将国际排名上升到衡量学校发展的“标尺”和“指挥棒”的高度,本来就有点本末倒置,放弃对这些量化指标的盲目追求,转而回归大学教书育人的本质,未尝不是一件利好。

但是第一点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拒绝提供数据,并不是说第三方国际排名机构就“无米下锅”,也并不意味着学校将消失在榜单中。由于信息公开、对外宣传等原因,高校的很多数据,在官网、年度报告等各种公开渠道都可以查询到。以公开数据为基础进行评估,学校的身影仍然可能会出现在国际排行榜中。

因此,所谓的“退出”,并不是简单的与榜单“绝缘”,而更像是表明一种态度。这种态度,说得高大上一点就是,表明了中国高校逐渐摆脱国外大学的评价标准和模式的勇气,是坚持自主性,回归自我的开始。

此外,对国际排名说“不”的背后,可能还与这三所大学在国际排行榜中的表现有关。

目前影响力最大的国际大学排行榜有四个,分别是英国泰晤士(THE)、英国QS、美国U.S.News和中国软科(ARWU)。

▲四大国际大学排行榜 图源网络

兰大、南大和人大的排名如下:

▲根据公开排名数据制表 作者:乌冬

同一高校在四大排行榜中的表现,存在较大差异,并且与自身的认知有不小的落差。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作为中国顶尖的人文社会科学类大学,在国际排名上的表现却有点难看。人大在2022年的US News中排名最高,位居世界525位,然而在THE、QS和ARWU中的排名,均在600名以后。

兰州大学没有参与过THE排名,在ARWU中的排名最高,世界排名在301-400位,但在QS上,却在750位之后。相比于人大和兰大,南京大学在四大排行榜单中的排名均较高,且比较稳定。其中THE排名为世界第105位,在QS、US News的排名均为130位以后。

在国内处处领先的顶尖名校,放在国际大学排行榜上,动辄数百位的名次,这样巨大的落差,对于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这三所高校而言,可能是“无法承受之重”,所以果断退出国际大学排名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为什么中国有些名校放在国际排行榜上就“不灵了”?为什么同一高校在不同排行榜上会出现“数据打架”的情况?这还得从四大国家排行榜的评价指标说起。

2

四大国际排行榜的弊端和优势

实际上,这四大排行榜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评价体系,其指标权重也是有所侧重。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的指标包含5个大类,共细分为13个单独的绩效指标,涵盖了研究型大学的全部核心活动。其中,教学、研究、论文引用三项权重占比最高,均为30%,这三项加起来的比重达到了90%。

▲THE指标

QS世界大学排名的指标,最大的特点是占比高达50%的“声誉”。其中占比40%的“学术声誉”是QS公司面向世界各地的学者调查询问他们所知领域的顶尖大学的情况。另外,QS公司还会向企业的招聘人员做调查,得出“雇主声誉”,占比10%。QS将一半的权重放在声誉调查上,主观成分较大而饱受诟病。

▲QS指标

US News的评价指标共有13个,不谈师生比,不谈经费,更不谈就业,百分之百都是学术指标。其中“学术声誉”占比达25%,包括全球学术声誉和地区学术声誉两个指标,这些数据来源于问卷调查,主观因素也较多。

▲USNews指标

ARWU共有六个评分指标,评价的重点在于科研、师资和奖项。所有指标都来源于比较透明、可以量化的统计数据,数据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排名结果的可信性。但是这些指标过度偏重于科研成果和国际奖项,缺乏对大学教学质量和人文因素的评价,因此更适用于理工科高校,对人文社科类大学并不友好。

▲ARWU指标

整体来看,这些排行榜的指标权重设置大都具有模糊性,占多占少似乎随意为之,并且注重“投入—产出”的结果评价,忽视了发展过程的评价。此外,一些关键要素无法量化比较,比如大学的精神文化、学术氛围、人文情怀等,这也降低了排行榜的可靠性。

而且,这四大国际大学排行榜,都是以企业的名义发布的。THE由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杂志发布,QS由英国的Quacquarelli Symonds公司,U.S. News由新闻周刊《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ARWU则先由上海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后来改由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发布。

企业发布的排名,属于第三方评价,遵循的是市场化的运作规律。市场化的运作规律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以市场需求决定产品供给。在这个过程中,有可能产生高校和排名机构之间的利益交换,影响到排名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尽管THE、QS、USNews、ARWU的价值取向、指标体系、权重分配、评价方法不同,各排行榜也存在诸多的缺陷和弊端,但总体上来看,它们都着眼于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对各利益相关者吸引力的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世界一流大学的一般规律与特点。

总结起来就是,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校类型一般是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科门类较多且学科覆盖面较宽,拥有一批世界级学术大师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主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层次涵盖学士、硕士、博士,招生面向全世界。

四大国际排行榜的百强高校,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合的,这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一流大学的认知其实是非常接近的。

此外,大学排行榜的许多二级指标也反映了国际高等教育的“共性”。比如师生比、博士学生比、国际学生占比等。以及教师与科研方面的指标,包括发文量(总发文、师均发文、顶尖期刊发文)、被引频次(总被引、师均被引)、国际教师占比等。

因此,虽然有各种问题,但是国际大学排行榜所体现出来的“共性”却是普遍适用的,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3

陕西高校的国际排名如何?

根据2021年教育部公布的数据,陕西共有高校97所,其中本科高校57所,专科院校40所。这近百所学校,能进入国际大学排行榜的有几个呢?

▲西安交大创新港 图源网络

先来看看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名。2022年世界上共有99个国家和地区的1662所大学上榜,其中中国大陆有97所高校入围,陕西高校5所,分别是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

▲根据公开排名数据制表 作者:乌冬

在6月初最新公布的2023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全球共有1418所院校上榜,包括中国大陆的71所大学。陕西高校有4所,分别是西安交大、西工大、西农大和西北大学。

▲根据公开排名数据制表 作者:乌冬

2022年的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涵盖了90多个国家的1750所大学,中国大陆共有253所大学上榜,占全世界上榜高校总数的14.4%。陕西进入榜单的学校共有12所。

▲根据公开排名数据制表 作者:乌冬

2021年的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榜单展示了全球1000所研究型大学,中国内地共有157所高校上榜,比去年增加13所。陕西共有9所高校入围。

▲根据公开排名数据制表 作者:乌冬

陕西高校在四大国际排行榜中的表现,可以从数量、排名、类型三个方面来看。

一是入选高校的数量。以2023年的QS、2022年的THE、USNews和2021年的ARWU为例,入选QS榜单的数量最少,仅有4所,USNews数量最多,有12所。全部入选这四大榜单的高校有交大、西工大、西农大和西大。入围三个榜单的有西电。入围两个榜单的有陕师大、长安大、西安理工、空军军医大学。仅入围一个榜单的有西建大、西科大和陕科大。

当然,能否入围,除了本身的实力之外,还与高校是否参与排名,以及各个国际排名的不同评价标准、涉及的国家和大学的数量等密切相关。

二是入围高校的国际排名。四大榜单的百强高校,陕西高校无一入围。西安交大作为陕西高校的“领头羊”,在四大榜单中,软科的国际排名在101到150之间,成绩最好。最差的排名是泰晤士给出的,排到了401到500之间。QS和USNews的排名分别是302和255。

世界排名前1000的陕西高校,THE有4所,QS有4所,USNews有7所,而ARWU则有9所。入选ARWU的陕西高校数量之所以最多,可能与这个排行榜是中国公司做出来的有关。就像牛津大学连续6年位列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第一,而在美国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上,常居榜首的则是普林斯顿大学或哈佛大学等美国高校,都是一个道理。

▲陕师大长安校区 图源网络

三是入围高校以理工科大学为主。陕西入围四大榜单的高校,除了西北大学和陕师大,其余的高校都是清一色的理工科的大学。这和陕西高校“理工强、文科弱”的整体格局有关,也与这四大排行榜“重视理工类高校,轻视人文类高校”的指标选择密不可分。

4

参与还是退出?

世界上各类大学排名有数十个之多,每年参与评估的中国高校也从几十个到数百个不等。但到目前为止,公开宣布退出的也仅有人大、南大、兰大等寥寥数所,可见退出国际大学排名的决定并不是高校一朝一夕就能做出的,背后肯定牵扯到更加复杂的全方位的考量。

结合陕西高校的发展现状和在国际排行榜中的表现,目前而言,陕西高校继续参与国际排名可能要比退出更有利。

首先,国际大学排行榜的本质是竞争机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表现。竞争机制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长期以来实行的计划治理模式,促进了高校从面向政府办学向面向市场和社会需要办学的转变。陕西之所以能成为我国的高等教育重镇,主要得益于计划经济特殊时期高等教育在内地的布局,与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不是很大。在市场经济时代,要适应高等教育领域日新月异的变革,积极参与日趋白热化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参与国际大学排行榜不失为比较好的选择之一。

▲1956年由河北张家口迁往西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区建设 图源网络

其次,在国际大学排行榜巨大的排名竞争压力之下,可能激发陕西高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倒逼陕西高校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和内生动力,积极争取办学的自主权,对标先进、查漏补缺,以直观的排名来正视过去模糊的建设成就和发展差距,不断增强实力,形成“竞争-发展-排名提升-再竞争”的良性循环。

第三,参与国际大学排名对陕西高校是一次很好的宣传机会。抛开国际大学排名的各种弊端不谈,能够参与排名本身,就是一次向全世界展示陕西高校办学成就、专业特色、学校魅力,乃至所在城市的绝佳机会。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能够出现在国际排行榜上,对于身处中国内陆的陕西高校“走出去”,提升国际知名度、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国际影响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最后,如果贸然“退出”国际大学排名,学校可能从榜单上消失,也可能会继续出现在榜单上,但是这样的排名是机构依据非官方提供的公开数据评估的,排名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会大打折扣。这会直接影响到关注国际排名的学生和家长、政府部门、用人单位、社会组织和机构等群体对陕西高校真实实力和学校特色的判断,也会影响高校社会声誉、人才流动、生源、学生就业、政府投入和对大学的绩效评价等多个方面。

当然,陕西高校参与国际大学排名,不代表要完全被排名所“裹挟”,在对照排行榜搞建设的过程中失去自己的特色,更不代表完全相信以至于“迷信”排名,从而产生自大或者自卑的心理。而是应该以理性的心态看待排名,以积极的作为合理利用排名,最终以高度的战略定力超越排名,进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立德树人与教书育人的核心使命上,办出人民满意、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大学。

作者:乌冬

陕光灯(shaanlight)出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