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牛沃德讯息网
你的位置: 首页 > 问答

当看图说话遇上绘本的图片(当看图说话遇上绘本的图片怎么办)

2022-11-27 09:50:46 | 人围观 | 评论:

我们今天的标题是“当看图说话遇上绘本”,顾明思议,也就是通过绘本来学习看图说话。

我们用一副简单的图来表示,看图说话就是,通过仔细观察图片,再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接着添加一些细节,最后有条理、有重点的将图片内容和思想表达出来。

浓缩成4点就是:

1、看图说话是民办学校面试必考。

相信很多陪伴过孩子幼升小面试,以及正在准备孩子幼升小面试的家长们,在调研各重点民办小学面试真题的时候,都会发现这些题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会有一项对孩子【看图说话】能力的考核。

那么,究竟为什么各高校都如此看重孩子表达这项能力呢?

这是因为幼升小面试,不是要评出最优秀、最聪明的孩子,而是看前来面试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做好了上小学的准备。不只是知识的准备,而是能力和心理的准备。

2、看图说话是入学后必学必练

看图说话是小学语文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也是孩子从单个词语迈向短句短语的过渡期,如果这时候不能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将会对以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困扰。

3、看图说话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看图说话是看图写话的基础,看图写话又是作文的开始。都知道,无论是作文还是看图说话,用词都是很影响文章质量的,如果孩子到了三年级还是只会用“他们非常开心”来结尾,只能说明平时的积累太少。所以,从看图说话开始,走好写作文的第一步。

某校二年级期末卷作文

2015年长沙市中考作文

2016年全国卷作文

这里给大家分别呈现了3幅考卷里的作文题目,类型都是看图写作文。分别出现在小学卷,中考卷、高考卷中,可见看图写话、看图写作文贯穿在我们小、初、高三个重大阶段。我们要写好这类看图写话的题型,前提是把图看懂了,其次是掌握看图写话的方法,最后就是练习和积累了。

看图说话除了是写作的基础,另外学习看图说话和看图写话还能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

1、看图说话能够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所谓看图说话,是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描述图片上的内容。所以,看图说话的第一步就是看,也就是观察。

2、看图说话能够开拓孩子的想象力。

看图说话的目的之一还在于考查孩子的想象能力。有的孩子在观察后,还是把故事说得很平淡,其原因就是没有很好的发挥想象力,就事论事,看到什么说什么。除了要表述清楚图上的内容,还要想象与图中相关联的事情,让故事更加丰富,更加合理。

3、看图说话能够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孩子的小脑袋里可能有很多想法,但是,表达起来常常是缺字、丢字、或者重复罗唆,不会很好的运用动词、介词,而有些孩子可能很爱说,但是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随着孩子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的提升,逐步要求孩子能够表述的完整、具体、生动,说出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

看图说话其实也是口头作文。孩子把图片中的内容讲出来。能训练孩子表达的条理性和连贯性。

4、看图说话能够夯实孩子的写作基础。

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刚才在前面也有讲到,看图说话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刚才讲了那么多,都是看图说话的定义,重要性等,现在我们来看看如何通过绘本学习看图说话。首先要知道什么绘本。

什么是绘本?

其实,绘本,又称图画书。它一般只有三十几页,开本有大有小,它依靠一连串的图画和为数不多的文字结合,也就是图文合集,来共同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但绘本不等于“有画的书”,它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特别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讲故事的重要角色,图画不再仅仅起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

一些相当著名的绘本甚至只有图,而完全没有文字(也就是所谓的“无字绘本”)。不过也有许多绘本是在图、文之间取得一种平衡的关系,相互衬托,营造出整个绘本的感觉出来。

为什么要读绘本?

因为绘本已被全世界公认为是最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因为其特质与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十分契合。那绘本的哪些特质与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十分契合?

① 绘本的主题明确突出,易于儿童理解。

一般来说,一本绘本只有一个主题,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易于儿童理解。

② 绘本的语言浅显精炼,生动活泼,符合儿童年龄特点。

绘本中的文字非常少,但正因为少,对作者的要求更高:它必须精练,用简短的文字构筑出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它必须风趣活泼,符合孩子们的语言习惯。因此,绘本的作者往往对文字仔细推敲,再三锤炼。

③ 绘本的结构单纯,情节有趣,想象丰富。

绘本的故事大都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事情,但是因为作者站在儿童的立场,这些司空见惯的琐事便成了儿童喜闻乐见的趣事。在绘本里,儿童可以跟随故事情节的发展天马行空,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探险精神。

④ 绘本具有游戏性,快乐性、能够带给儿童快乐。

绘本的一大特点是用画来讲故事,在降低文字障碍的同时,对于书籍内容的阐述也具有了灵活性。但是,绘本又不仅于此,特别是低年段儿童的绘本中,作者在运用视觉刺激的同时,也同时融合了其他的知觉刺激,在赋予绘本“可玩性”的同时,更突出了儿童与绘本的互动过程,充满了游戏性,而且这一特点随着绘本的发展也越来越明显。

⑤ 绘本具有健康向上、品味上乘的审美艺术性。

绘本作为文图结合的艺术品,图画品质上乘,可以满足儿童的艺术审美需求。

儿童用最轻松自然的形式——眼睛看、耳朵听——去感知身边的世界,而绘本正是凭借了具体而浓缩的图像世界,以及朗朗上口的语言,来满足儿童视觉与听觉上的需要,并由此引导他们兴趣盎然地认识身边的世界,对儿童来说,一本好的绘本无疑是一个神秘而多姿多彩的世界。

五大好处:

另外,绘本阅读还有以下五大好处:

① 可以促进孩子语言发展。

绘本的图画功能很强大,孩子通过视图也能够体会到故事的内容,但是通常好的绘本都会配以简单、押韵的文字,诗歌般的文字不仅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还能帮助孩子学习语言,促进孩子语言的发展。

② 能够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

从小的时候家长就可以选择合适的绘本给孩子看,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书不离手的习惯,习惯一脉相承,就将养成一生爱阅读的好习惯。

③ 便于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绘本故事比较短,大多只有二三十页,所以看完一本绘本不会占用父母太多的时间。阅读绘本可以让家长和孩子都专心的进入,家长要给孩子读,孩子要结合图片去理解故事,如果能够在固定的时间将孩子揽入怀中,轻柔地阅读绘本,享受这亲密的时光,相信你跟孩子都能从中得到无限的快乐,这种快乐的时光将帮助你建立起牢不可破的亲子关系。

④ 帮助提高孩子的审美。

绘本丰富的图画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去理解文字和故事,还能帮助孩子感受图画的美,提高审美能力,比较著名的绘本插画大多都来自于名家之手,能让孩子从绘本的图画中读出故事,也能欣赏绘画。

⑤ 还能培养孩子语言表达和创造能力。

绘本的故事短小精悍,有时候,故事虽已读完,却意犹未尽,回味无穷。精彩之处的戛然而止,让孩子们忍不住想给故事续个“尾巴”。这一类的绘本续编还有很多,在学生进行续编的过程中,学生不但应用了绘本故事中的语言,而且会对故事中句式语言进行迁移应用,只要长时间进行练习,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我们用一般的图画或插画来进行看图说话训练就可以了,为什么要通过绘本来学习看图说话?

因为绘本能够借能借“趣”激趣。怎么理解呢?

① 绘本能带给孩子愉悦的视觉享受。

普通的看图写话无论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和绘本相比感觉总少了流动性和生动性。

② 绘本留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绘本强调视觉传达的效果,图画版面大而精彩,它往往一头联系着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日常经验,另一头则悄悄地打开了文学创造中奇特有趣的想象空间。所以,当看图说话和绘本相结合,就能产生更为丰富的图源了。

③ 孩子容易被绘本里精彩的情节所感染。

虽然绘本的文字不多,故事也很简单,但情节散发着童趣,总能唤起孩子的共鸣,令他们着迷。这种对绘本的阅读期待和阅读情感自然会感染并激发起学生对说话、写话的热情。此时与阅读整合在一起的说话、写话练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学生情感的快乐渲泄,思想的自然流露。

另外通过绘本,能训练孩子各项能力。

① 凭借绘本阅读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看图说话首先要学会有序、细致地观察,这样说出来的故事才会条理清楚、生动感人。所以,凭借绘本阅读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将观察能力的培养分成几个梯级目标,有计划地通过一次次的看图说话慢慢渗透。

② 绘本到处留有“空白”,有利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激发。

我们只有紧扣“触发点”引导孩子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及自己所掌握的语文知识展开合理的想象,绘本将成为放飞想象的魔术盒。

③ 绘本中的文字总是比较简短明快,是故事浓缩后的精华,而看图说话则追求语言的具体生动。

当绘本阅读和看图说话的指导相结合,它们的这种语言差异就成了一种训练的优势。我们可以以绘本的一幅或几幅图画中的文字为基础,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想象“画外”,把主体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说具体,并力求用上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让句子变得更生动、更形象。

1、观察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观察法,观察法中有多种观察,这次主要讲其中三种,分别是:

四要素观察法、整体-部分观察法、 方位顺序观察法

(1)观察法中的四要素观察法,也就是通过四要素去观察图片;

四要素一般指时间、人物、地点、事件。

而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我们并不要求他们一句话能将四个要素都表达出来,能表达其中的两个或三个要素就可以了。

所以我们将每句话包含的要素数量分为二素句、三素句、四素句和五素句。

一般从这主要的四个要素去观察,一幅画就能观察细致了。

(2)整体-部分观察法,一般都是先整体,后部分。整体比较概括,局部比较具体。

(3)方位顺序观察法,就是从不同的方向、位置去观察图片。

小孩子一般指导的方位有前后、左右、上下、中间、四周;

指导孩子有序的从不同方位观察图画,描述图画内容,能让图画内容讲述的更有条理、更有逻辑,便于训练孩子的逻辑思维。

2、想象法

刚才我们已经介绍了观察法,接着来看看想象法。想象在看图说话里是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的。

看图说话的画面是平面的、静止的,但要表达的内容却是变化的。仅仅就图论图地描述事物的特征,人物的动作、神情是无法鲜活起来的。

因此,我们要引导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画面,通过老师/家长的适当提问为支点,进行合理想象,引导他们把不会思维的想象成为会思维的,把不会说话的想象成为会说话,由一个动作联想到前前后后的一连串多个动作。由一幅图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幅图,由多幅图联想到一个精彩的故事。有的时候还可提供一种情景,让孩子们自由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尽量动起来、活起来,使单调的画面充实丰富起来。

如何引导孩子想象?

(1)调动感官,让“色香味”皆入画。

引导孩子调动他们的感官(如: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肢体等)去描绘画面。孩子们的眼睛得是彩色的,能让画面变得丰富多彩;鼻子必须是灵敏的,这样才能闻到花儿的芳香;耳朵必须是锐利的,这样才能听到美妙的声音;触觉必须是敏感的,这样才能触摸到物体的柔软与坚硬。

(2)抓住细节,展开想象,传递人物心情。

我们应该训练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哪怕是一朵花,一只蝴蝶,因为如果利用好了,也许能让它成为全文的亮点。

例如:上学路上的一朵小花,可以这样写“路边的小花在风中摇摆,好像在说:‘你早!你早!’”。

高兴时的一只蝴蝶,可以这样写“一只蝴蝶在我身边飞舞,好像它也在为我高兴呢!”

一切景语皆情语,只要加以合理的想象,都可能成为表达人物心情的传声筒。

(3)抓住动作,展开想象,让人物动起来。

选自《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在指导孩子看图时,应引导孩子抓住人物的动作,展开合理的想象,使画中的人物能动起来。如在《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有一张图,鼠小弟用后两条腿使劲往上跳,前两条腿不停的挥动着,头高高的向上仰。引导孩子抓住这一动作,再联系前文,让孩子想象鼠小弟想学鸟儿飞起来,画面就活了。有些孩子这样想象:

“鼠小弟想:‘要是我也有一双翅膀就好了,那样我就能飞上去摘苹果了’。看!鼠小弟学着小鸟的样子,使劲地拍打着它的两只小胳膊,拼命地飞啊飞啊…,可是它累得气喘吁吁的,还是没能飞上去。它失落极了。”

(4)抓住对话,展开想象,让人物开口说话。

我们应引导孩子抓住人物间的对话,展开想象:假如你是画中的人物,你会如何说?人物一开口说话,情节就饱满了, 人物也鲜活了。

(5)抓住图中空白,展开想象,让画面更精彩。

选自《想吃苹果的鼠小弟》

在一些图画中,往往留有空白,抓住这些空白,可以进行无限想象。如在《想吃苹果的鼠小弟》里面有多处画面都留有空白,如鼠小弟看见鸟儿飞到树上,拿走一个苹果,鼠小弟想:“要是我也有翅膀……”这里我们就可以引导孩子展开想象,要是鼠小弟也有翅膀,会怎么样呢?只要想的办法好又合理,那么整段话就生动了。

(6)创设情境,让孩子进入角色。

在看图说话中,要尽量引导孩子们深入其中,声临其境,把自己当成画中人,尽量让画中的事件在自己身上上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