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牛沃德讯息网
你的位置: 首页 > 问答

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又称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事例)

2022-11-24 08:26:12 | 人围观 | 评论:

存在和思维能不能形成一对矛盾?是否具有矛盾关系?要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作为一对矛盾,思维和存在之间不外乎有几种关系,一是相互依存,二是相互斗争,三是相互转化。我认为这几种关系都存在于思维和存在之间。

首先,它们是相互依存的。这话乍一听很荒唐。说思维依存于存在无疑是正确的、在唯物主义者中间也是没有争议的,又说存在依存于思维,这不是阿芬那留斯的“原则同格论”吗?

黑格尔

阿芬那留斯认为,思维和存在(即“自我”和“环境”)是相互从属的、相互依存的,自我离不开环境,环境离不开自我,自我和环境具有同等地位,他把这种关系叫作“原则同格”。

如果我们现在也讲思维和存在相互依存,这跟“原则同格论”如何划清界线呢?的确,如果思维和存在能够构成一对矛盾,它们就是相互依存的,否则它们就不是一对矛盾。

说它们相互依存,不是说离开思维就没有存在,没有思维就没有这个地球,而是说没有作为主体的思维就没有作为客体的地球。把它们叫作主体和客体,其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就比较明显了。

离开了客体,当然没有主体;离开了主体,也就无所谓客体了。从本原与产物的关系来讲,也是这样。存在,或者这个世界,是本原,是原物,思维是产物,是它的派生物。

原物和产物之间也有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离开原物当然没有产物,离开产物也就无所谓原物,正如离开双亲无所谓儿女,离开儿女无所谓双亲一样。思维和存在的相互斗争是易于理解的,因为思维和存在决不可能完全一致,它们之间总是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

有的人反对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论断,我认为既然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是相互依存的,当然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物质变精神就是反映的过程,精神变物质就是实践的过程。

当然这两个过程是不可分的,我们是在实践中认识这个世界,以认识指导我们的实践的。但是,认识过程总是客观的东西作用于人脑,变成头脑中的东西;实践过程总是以思想指导我们的行动,把思想变为客观的东西。

这就是物质和意识的相互转化。由于意识并不是物质的东西,因而物质和意识的相互转化不同于物质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的相互转化,例如鸡蛋与鸡的相互转化、无机物与有机物的相互转化,这后一类转化是我们所熟悉的。

物质是实体,意识是大脑的机能,物质和意识的相互转化只能是二者的相互作用。应该承认,转化也是多种多样的。

黑格尔

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在矛盾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物质、存在起基础作用,意识、思维起指导作用,或者说,物质、存在是意识、思维的基础,意识、思维是物质、存在的指导,这两种作用不能偏废,也不能混为一谈,否则就会导致思想混乱。

至于哪一方面是主要的,则因条件而异。不管把主要方面和基础方面混同起来,或同指导方面混同起来,都会导致思想混乱。

为什么一方面是基础,一方面是指导呢?物质是意识的泉源,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或表现,显然物质是意识的基础。意识产生之后,便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对物质产生一定的反作用,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便是指导作用。

例如对这片土地的了解是这片土地的反映,然后我们就可以以这种了解为指导在这片土地上种庄稼。于是我们就说,这片土地起基础作用,这种了解(思想)起指导作用。

至于说,目前主要问题在土地,还是在指导思想,则视情况而定。物质和意识的这种基础和指导的关系发生在许多类似或相应的矛盾中,例如经济和政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阶级和政党、群众和领导者、军队和司令部、实践和认识等等都有基础和指导的关系。

政治是指导,经济是基础。把政治的指导作用夸大、歪曲成基础作用,这显然是唯心主义的。如果否认政治、思想、意识的指导作用,也是错误的。列宁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

这话曾经引起争论。有的人认为这就是政治决定经济,是以政治作为经济的基础,但联系上下文看,列宁是在指明政治对经济的指导作用。列宁在后面说:“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处理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解决它的生产任务。”

很明显,这里谈的都是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作用问题,决不是说政治是基础或重点。政治只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代表,是指导。至于哪一方面是工作重点,是另外一个问题。

在某个时候,重点可能是政治,也可能是经济,也可能是别的什么,视情况而定。不能因为这个时候重点是经济问题,就否认政治的指导作用;也不能因为这个时候的重点是政治问题,就否认经济的基础作用。现在我国的主要问题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政治对四化建设的指导作用是很明显的。

如果没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的正确的政治指导作用,就不会出现今天经济上的好形势。认识和实践也是不能偏废的。实践是基础,认识是指导。实践产生认识,认识指导实践。

如果把“实践出真知”夸大到实践可以不要认识的指导,只要实践就自然而然地会有正确的认识从中产生出来,那是要出错误的。我们必须以认识来指导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可以获得新的认识。

实际上,实践不能脱离认识的指导,不用这种认识来指导,也一定会用那种认识来指导。我们应力图以正确的认识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