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牛沃德讯息网
你的位置: 首页 > 技术

正面管教的基本理念及讲解(对正面管教的理解)

2022-07-28 17:51:43 | 人围观 | 评论:

太多的父母和老师因为不了解人类行为的一些基本概念,而使用那些没有长期有效结果的管教方法。这里介绍阿德勒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许多实用性建议),有助于家长和老师们更多地了解一些人类的行为,理解孩子为什么会有不良行为,以及为什么正面管教方法能帮助孩子学会成为一个快乐的、有益于社会的人所必需的生活技能和态度。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一个超越时代的人。远在“平等”流行起来以前,他就已经在维也纳(和弗洛伊德分手以后)大力提倡人类平等,包括各种族、妇女、儿童的平等。他的演讲和讲座大受欢迎。阿德勒是一位犹太裔的奥地利人,为躲避纳粹迫害不得不背井离乡以继续他的事业。

鲁道夫·德雷克斯曾经和阿德勒密切合作,在阿德勒于1937年去世以后,他继续发展了阿德勒心理学。他写作或与别人合著了大量的著作,帮助家长和老师们了解阿德勒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以改善他们在家里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有一件事让德雷克斯一直忧心忡忡,因为许多想把他的建议应用到孩子身上的家长和老师对一些基本概念并不理解,这导致他们曲解了很多方法,并用这些方法来“赢了”孩子,而不是“赢得”孩子。所谓“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战胜了孩子;而“赢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善而坚定),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这需要大人给予孩子大量的鼓励,并要花时间训练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

“赢了”孩子,使孩子成为失败者。而失败通常会导致孩子反叛或盲目顺从。这两种品格都非我们所愿。而“赢得”孩子则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误解正面管教基本概念的一个例子,就是家长和老师们普遍会在使用“逻辑后果”时附加上羞辱,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孩子若不为自己的错误吃些苦头,就不会得到教训。羞辱的确有可能会激发孩子做得更好,但对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会造成多么巨大的损伤呢?他们是否会变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认为自己的价值取决于别人的认可?他们是否虽然做得更好了,但却因为害怕将来失败而不再敢冒险?他们在大人的责备、羞辱和痛苦以及造成的失望中所得到的教训是否会使他们变得越来越不自尊?还是孩子从大人的同情、鼓励、无条件的爱和所赋予的权力中所学到的东西能使他们获得生活技能的锻炼以及健康的自我价值感?

由于提到了“自尊”,那么首先给这个词下个定义就很重要——尽管专家们的定义并不一致。我是“加州自尊促进会”的成员,听促进会其他成员辩论“自尊”的定义很有意思。

我相信,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能够给予孩子自尊,实际上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一场“给孩子自尊”的运动延续至今,内容包括赞扬、快乐小贴纸、笑脸以及让孩子做“今天最重要的人”。这些都可以是好玩儿而无害的,只要孩子不认为自己的自尊取决于外在的他人的评价。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孩子可能就会变成“讨好者”或“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他们就学会了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己行为的对错,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与内省。他们培养出来的是“他尊”,而不是“自尊”。

你注意到“自尊”这个词能给人造成怎样的错觉了吗?昨天,你可能觉得自己很伟大。然后,你犯了个错误,并开始自责,或者听到了别人对你的批评——突然之间,你的自尊便烟消云散了。

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就是教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大人应该教会孩子把错误当成学习的大好时机。通过允许孩子经历失败,他们就能够在问题出现时学会怎样自己去解决。让孩子学会适应将使他们受益无穷,这样才能使他们知道如何应付生活中的跌宕起伏。让孩子有大量机会在家里、学校和社区做出有意义的贡献,孩子就会受益良多。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是这里的关键。

我最喜欢的动画片《史努比的故事》中有一个情节:

露西问莱纳斯:“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

莱纳斯回答:“我没上学,我去了学校,打开门问:‘这里有谁需要我吗?’没人回答,所以我就回家了。”孩子们需要感觉到自己被人需要。

大人可以通过“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来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环境。

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在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更可能听你的。下面的“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能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上述四个步骤的根本。你决定要赢得孩子的合作就足以为你带来积极的感觉。经过头两个步骤之后,你也已经赢得了孩子。等你进入第三步时,孩子就已经能听得进你的话了(哪怕是你以前说了多少遍,孩子都听不进去的话)。第四步肯定会很有效果,因为你已经营造出一种互相尊重的气氛。

她的女儿琳达放学回到家,抱怨老师在全班面前朝她吼叫。马丁内斯太太双手叉腰,以一种指责的口气问道:“哼,你做了些什么?”

琳达垂下眼帘,生气地回应道:“我什么也没做。”

马丁内斯太太说:“得了吧,老师才不会无缘无故地吼学生么。你到底做了些什么?”

琳达阴着脸颓丧地坐在了沙发上,怒视着妈妈,马丁内斯太太继续以指责的口吻说道:“那么,你怎么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琳达怒气冲冲地回答道:“没什么可做的。”

这时,马丁内斯太太想到了“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她深吸一口气,换了一种态度,以一种友善的语气说道:“我敢肯定老师当着其他人的面吼你,你觉得非常丢脸。”(第一步,表达理解。)

琳达抬起头来,有些狐疑地望着妈妈。马丁内斯太太接着说:“我记得我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算数考试,我站起来削铅笔,老师就当着全班的面吼了我。我觉得又丢脸又生气。”(第二步,表达出同情,而不是宽恕——并且告诉孩子自己也有类似经历。)

琳达这时感兴趣了。“真的?”她说,“我不过是向别人借支铅笔。我当然认为老师为这么点小事吼我很不公平。”

马丁内斯太太说:“嗯,我很理解你肯定会那么想。你看能不能想一个什么办法,免得以后自己再这么难堪?”(第四步,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第三步在这个例子中没有必要。)

琳达回答道:“我想我可以多准备几只铅笔,这样就不用找别人借了。”

马丁内斯太太说:“这听上去像是个好主意。”

马丁内斯太太的一个目的是要帮助琳达找到一些办法,免得惹老师生气和批评。注意,当她第一次让琳达想办法解决问题时,琳达正因为心里充满了敌意而无法与妈妈合作。一旦妈妈采用了鼓励的方法(通过“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琳达就感到了亲近和信任,而不再是疏远和敌意,并且愿意想办法解决问题了。当妈妈能够从琳达的角度来看问题时,琳达就不再觉得需要戒备了。

当琼斯太太得知自己6岁的儿子偷了东西以后,她也使用说明“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她找了个没人打扰的时间,让杰夫坐到她腿上。然后,她告诉杰夫,她听说他从商店里偷了一袋泡泡糖。(注意,她并没有通过问孩子是否做了什么事而给孩子“设圈套”,因为她已经知道孩子做了什么。)随后,她告诉孩子,她上五年级的时候,曾经有一次从商店里偷了一块橡皮;她知道那样做很不应该,心里非常愧疚,所以觉得那样做实在不值得。杰夫辩解道:“反正小店里有那么多泡泡糖。”

琼斯太太引导杰夫讨论店主需要卖多少泡泡糖和其他东西,才能够挣到足够的钱来付房租、店员工资、仓储积压,以及养家糊口。杰夫承认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些。她和孩子还讨论了他们多么不喜欢别人来拿走自己家的东西。杰夫发自内心地说自己再也不想偷东西了,并且要去小店为自己偷的泡泡糖付钱。琼斯太太主动要和他一起去,以示道义上的支持。

琼斯太太能够赢得杰夫,是因为她没有指责、羞辱或说教。杰夫不必因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就觉得自己是个坏蛋,而且他愿意从社会责任感的角度去探讨不再那么做的原因。而且,他能够参与问题的解决——尽管对他来说很尴尬——这对他未来的行为来说是很有价值的一堂人生课。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些,是因为他妈妈造成了一种支持的感觉,而不是指责和辩解。

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比我们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更重要我们做了什么永远不如我们怎么做的更重要我们的行为背后的感觉和态度决定了我们会怎么做。当一个人问“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时,既可以用一种责备和羞辱的腔调,也可以用一种表达同情和兴趣的语气。他既可以营造出一种让人感到亲近和信任的气氛,也可以造成一种疏远和敌意的氛围。令人奇怪的是,居然有那么多大人相信,在他们制造出距离和敌意而非亲密和信任之后,他们能够对孩子造成积极的影响。(他们真的相信吗?还是他们想都没想就那么做了?)

我们说话的语气往往能最准确地表达出我们言语背后的烦恼。羞辱的语气违背了相互尊重的基本原则,还会把本来的“逻辑后果”变成无法达到长期积极效果的惩罚。如果一个孩子把牛奶洒到了地板上,其逻辑后果(或解决办法)应该是让她清理干净。只要大人以和善而坚定的话语——比如,“哎哟,你该怎么办?”——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就是一个逻辑后果(或解决方法)。注意问孩子该怎么做要比告诉孩子怎么做更能引起孩子的注意问孩子而不是告诉孩子是最有效的正面管教之一。告诉孩子怎么做会引起孩子的抗拒和反叛。以尊重的态度让孩子参与,则能使孩子感受到自己有能力以一种有益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当大人不用和善而坚定的语气说话或夹带着羞辱时,请求就变成了惩罚,比如,“你怎么这么笨呢?马上清理干净。从现在开始让我倒牛奶,因为看来你倒不好。”

阿德勒的心理学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知识财富,其价值远非仅是一套理论而已。没有鼓励、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就会丧失基本观念。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些态度,则学到的方法就会沦为对孩子的不尊重的操纵。如果我们能时刻问自己,“我这样说是在给予孩子力量,还是在挫伤他们?”我们在对待孩子时就会更有效。

人的行为取决于所处的社会环境。孩子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行事,是以他们怎样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它们认为别人怎样看待他们为基础的。记住,孩子随时随地都在做着决定,并形成着对自己、对世界以及会应该做什么才能求存或成长的信念。当他们“茁壮成长”的时候,他们就在发展着“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而当他们处于“求存”状态的时候(努力地想如何得到归属感和价值感),大人通常会将其劳作不良行为。当你能干把不良行为看做是孩子们的“求存模式”的时候,你回不良行为的看法是否就不一样了?

行为是以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想要达到的目的为基础的。首要的目的就是归属。孩子想要达到的目的并没有清醒的意识。有时候,他们对于如何达到自己的目的的想法是错误的,并且其行为方式所达到的效果往往与其目的背道而驰。比如,他们想要得到归属感,但他们这个达到这一目的树立做的努力很笨拙,其行为就会惹来讨厌。这会成为一个恶性循环。他们的行为越是惹人烦或生气,他们就会越急迫神色追求归属感,因此也越发令人讨厌。

德雷克斯解释说:“孩子们的觉察能力很强,但解释能力却很差。”孩子们并非是存在这一问题的唯一群体。下面的情形就是这种装了如何开始的一个好例子。

当阿黛尔(2岁)的妈妈带着刚出生的小弟弟从医院规范家里时,阿黛尔发觉妈妈给予小宝宝很多的关注。糟糕的是,阿黛尔将此解释为,这意味着妈妈爱小宝宝胜过爱她。这并非事实;但阿黛尔的看法比事实更重要。她的行为将取决于她所相信的事实,而不在于真正的事实。阿黛尔的目标是想要重新获得她在妈妈心中的特殊地位,并且她错误地认为达到这一目标的办法就是表现得像个小宝宝,因此她可能会需要奶瓶、会把臭臭拉到裤子里,并且爱哭。结果,她适得其反,妈妈对此感到很沮丧、很厌烦,而不是充满爱意和亲切。

当我们看到所有行为的目的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时,就知道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了。正如上述事例所表明的那样,孩子的不当行为建立在对怎样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的错误想法之上。

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在试图告诉我们:“我感受不到归属或自我价值,而且我对如何得到它们抱有错误的想法。”当一个孩子的行为令人讨厌时,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对大多数大人来说,很难不去在意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且很难记得其背后的真实含义和信息——“我只是想有所归属”。理解这一概念,是大人更有效地帮助行为不当的孩子的第一步。这有助于你成为“密码破译者”。当一个孩子行为不当时,请你把这一错误行为看成是一个密码,并且问你自己:“她真正想要告诉我的是什么呢?”记住,虽然孩子并不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密码信息,但当你处理她的隐含想法,而不是仅仅针对其不良行为作出反应时,孩子就能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被理解了。如果你能够牢记,在不良行为的背后,是一个仅仅想要有所归属并且不知道该怎样以一种恰当、有效的方式来达到这一目标的孩子,你对不良行为就会有不同的感觉,而且,仔细审视一下是否是你的行为招致了孩子相信自己无所归属或没有价值,也会有帮助。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他提出的“Gemein-schaftsgefuhl”概念,这是阿德勒创造的一个优美的德文单词。英文中没有恰当的对应单词,阿德勒最后选择了“社会利益”这个词(而我用“社会责任感”)。它是指一个人真心关心同伴,并且真诚地想为社会做出贡献。下面的故事很好地表达了“社会责任感”的含义。

从前,有两个兄弟共同拥有一个农场。碎石土质和干旱使得兄弟俩的生活非常艰难,但他们一直均分收成。他们两个中一个有妻子和五个孩子;另一个是单身汉。一天晚上,成了家的那个兄弟睡不着觉,当他想起两个人之间的安排是多么不公平时,辗转反侧了一夜。他想:“我兄弟没成家也没孩子,到老了都没人照顾,他实在需要比一半更好些。明天我要提出给他三分之二的收成。那样才更公平。”那天晚上,另一个兄弟也无法入睡,因为他也认为均分收成不公平。他想:“我兄弟有妻子和五个孩子要养活。他们对农场付出的劳动也比我多。我兄弟应该得到比一半更多。明天我要提出给他三分之二的收成。”第二天,这两兄弟见面后各自说出了他们认为更公平的打算,这就是社会责任感起作用的一个例子。

阿德勒有一个他称之为“14天治愈计划”的方案。他宣称,只要完全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他就能够在14天之内治愈任何有心理疾患的人。一天,一个极度抑郁的妇女来找阿德勒,他告诉她:“如果你遵从我的建议,我可以在14天之内治愈你的抑郁症。”

她焉焉地问道:“你要我干什么?”

阿德勒回答:“如果你每天为别人做一件事,坚持14天,到时候你的抑郁症就会消失了。”

她反对道:“凭什么我要替别人做事?从没有人替我做任何事。”

阿德勒打趣地说:“哎哟,那你可能需要21天了。”他接着补充说:“如果你实在想不出愿意为别人做的事,那就想想看,假如你有心情去做的话,可以做些什么吧。”阿德勒知道,哪怕她仅仅是想想能为别人做些什么,她就已经走上改善之路了。

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是极其重要的话,如果年轻人不学习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一员,学知识又有什么用处呢?德雷克斯常常说:“不要替孩子做任何她自己能做的事情。”其原因就在于,如果我们替孩子做的太多,就剥夺了他们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发展出对自己能力的信念的机会。他们反而会认为自己需要别人的照顾,或者他们“理应”享受特别的服侍。

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的第一步,是要教导孩子依靠自己。然后,他们才能为帮助他人做好准备,并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感到自己特别能干。当大人扮演“超级妈妈”或“超级老师”的时候,孩子们就学会期待这个世界为他们服务,而不是他们为这个世界服务。正是这些孩子,如果他们不能如愿以偿,就会认为不公平。当别人拒绝侍候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为自己感到难过,或者以某种伤害性或者破坏性的行为寻求报复。当他们寻求报复时,他们对自己的伤害往往与对别人造成伤害是一样,甚至超过对他人的伤害。

在另一个极端,是一些家长和老师太过忙碌,没有时间教导孩子为培养好的品格而学习社会和生活技能。恰恰就是这些成年人为孩子不“守规矩”而感到气恼。 我不明白他们认为孩子能从哪里学到恰当的行为,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太多的大人只是“责备”孩子,而不是承担他们自己应尽的职责。

正面管教通过促进社会责任感,能帮助大人和孩子走出这一恶性循环。父母和老师们常常不知道,他们为孩子所做的很多事情是孩子自己本来能做的。他们没有花时间教孩子学习如何对家庭和班级做出贡献。我们不妨来列个清单。请问父母们,你为孩子做的多少事情,是仅仅为了图省事,而不是为了帮助孩子通过自己动手来感觉到自己的能力?

在我与你合著的《教室里面的正面管教》中,我们谈到了让学生们参与头脑风暴,讨论需要在教室里所做的所有事情的重要性,虽然老师也可以参与到这种头脑风暴中,但是,一旦让孩子们这么做,他们能够想出的事情之多简直令人惊讶。在列出孩子们能做的事情的清单之后,要为每一项工作找一名志愿者。老师要确保每一个学生都有任务,甚至可以有一个“监督员”。建立一个工作轮换制度(在学生们的参与下)是很重要的,这样就没有人会在太长的时间里做不那么诱人的事情。非常明显的是,分担任务会增强孩子们的归属感、教给孩子们生活技能,并且让孩子体验到社会责任感。

现在很少有人会对平等这个概念感到困扰,可是面对孩子就不一样了。一旦涉及到孩子,就会有很多反对意见。他们会问:“他们怎么能和我们平等呢?”

平等并不意味着“完全相同”,阿德勒所说的平等,是指所有的人对“尊严”和“尊重”有同等的要求。大多数成年人都能够接受孩子们和大人具有同等的价值。这正是为什么正面管教摒弃羞辱的原因之一。羞辱与“平等”和“尊重”的概念背道而驰。

我们从小得到的教育是要为犯错误而羞愧。其实我们都不完美,我们需要达成的是,要有勇气改变我们对“不完美”的信念。这是最令人鼓舞的观念之一,这是在我们的社会中最难达成的观念之一。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可是每个人都在这样要求自己和别人——尤其是孩子。

闭上你的眼睛,想一想你小时候犯了错误时从父母和老师那里得到的讯息。那都是些什么讯息呢?你或许想把它们写下来。当你犯了错时,你得到的讯息是不是你愚蠢、无能、坏蛋、没出息、木头人?再闭上眼睛,想想某次你因为犯错而遭到的训斥。你当时是怎么想你自己的?你想将来要怎么办?记住,你当时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决定;但当你回过头去的时,你当时的决定通常就很清楚了。有些人认定自己无能或者自己是坏蛋;另一些人因为害怕做得不够完美而受到羞辱。从而决定不再冒风险。正如上面提到过的那样,太多的孩子决定变成个“讨好者”,以他们自尊为惨重代价去取悦大人。另外还有一些孩子会决定掩盖自己的错误,并想尽办法避免被抓到。这是能鼓励孩子发展有价值的生活技能的讯息和决定吗?当然不是。

当家长和老师们就孩子的错误传达给孩子们是负面讯息时,他们常常是好意。他们是在试图激励孩子“为了自己好”而做得更些。 他们没有花时间考虑他们的方式所造成的长期效果。有那么多的养育方法和教育方法是建立在“让孩子害怕”之上的。成年人担心,如果他们不“使”孩子做得更好,他们就没有尽职。太多的人担心邻居会怎么想,而不是孩子能从中学到什么。另外一些人担心如果如果自己不让孩子充满恐惧和羞辱,孩子就永远不会做得更好。大多数人的担心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还能怎么办——并且担心如果他们不让孩子遭到责难、羞辱和痛苦,就是在骄纵孩子。大人往往会以对孩子更多的控制来掩饰自己的担心。

其实,还有其他办法——不是骄纵,而且不需要以降低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为代价——能真正激励孩子做的更好。那就是, 我们自己要学会、而且也要教孩子学会把犯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机会。要是我们能听见一个大人对孩子这样说话该有多好:“你犯了一个错误,太好了!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我说的确实是“我们”。在孩子犯的大多数错误中,我们都难辞其咎。孩子的很多错误是因为我们没有花时间训练并鼓励他们。我们常常激起孩子的反叛,而不是令人鼓舞的进步。我们要做勇于接受“不完美”的榜样,以便孩子从我们身上看到犯错误确实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

很多家庭发现,晚餐时间让每个人说出自己当天犯的一个错误,以及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是个很有益的方法。有些老师每周在一次班会上(每天一次)找出时间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犯的错误,以及从中学到了什么。孩子们每天都需要看到犯错误的价值所在——并且在一种友善的环境下从错误中学习。

学会怎样把管教中所遭遇的挑战作为你学习的机会。然而,大人首先需要改变自己对犯错误的任何负面观念,这样他们才能为鲁道夫•德雷克斯所说的“不完美”树立榜样。下面的“矫正错误的三个R”,是树立“勇于不完美”榜样的一个绝佳的方法。

1.承认(Recognize)——“啊哈!我犯了一个错误!”

2.和好(Reconcile)——“我向你道歉。”

3.解决(Resolve)——“让我们一起来解决问题。”

当我们把错误看作一个学习机会而不是什么坏事时,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就变得容易多了。如果我们把错误看成是一件坏事,我们会倾向于觉得自己无能,感到灰心,并且可能会会为自己辩解、推脱、轻下判断或者好批评——既对别人又对自己。另一方面,当把错误看作是一个学习机会的时候,承认错误就好像变成了一次让人兴奋的探索,“我想知道我能从中学到些什么”。自我原谅是“矫正错误的然后R”中的第一个R(即承认)的一个重要因素。

你注意过当我们愿意道歉时,孩子是多么善于原谅我们吗?你曾经对孩子说过“对不起”吗?如果你说过,孩子是怎么回应的?我在世界各地讲演时多次问过这个问题,听众的回答都是一致的。当大人诚恳地道歉时,孩子们几乎总是会说:“没关系,妈妈(或爸爸,或老师)”孩子可能在一分钟以前还对大人的不尊重行为感到生气和憎恶(而且很可能正是大人应得的),而一旦大人说一句“对不起”,孩子就彻底原谅了。

“矫正错误的三个R”中的前两个——承认与和好——为第三个R(解决问题)营造出一种积极的氛围。在充满敌意的气氛中试图解决问题绝对不会有好效果。

正像大多数成年人和孩子一样。即使我很明白应该怎么做,可有时却不一定能照着去做。作为一个人,我们很容易被情绪左右而失去正常的理智(倒退到“爬行动物大脑”的控制)。这时,我们会不假思索地做出反应,而不是深思熟虑的行为。我深深喜爱正面管教原则的一个原因就在于,不论我犯了的多少错误,也不论我的错误造成了的多少麻烦,我总是能回归到正面管教原则上来,从我的错误中学习,清理我造成的麻烦,而且能让事情变得比我犯错误以前更好。

因为我犯过那么多的错误,“矫正错误的三个R”就成了我最喜爱的概念之一。

史密斯太太是个单亲妈妈,和女儿玛丽亚之间出了一个问题,打电话向我求助。史密斯太太担心玛丽亚也许吸食了毒品。她在玛丽亚的衣橱底下发现了一盒六罐装的啤酒。她拎着那六罐啤酒走到玛丽亚面前,问:“这是什么!”

史密斯太太的声调清楚地表明,她并不是真的对自己问题的答案感兴趣,这只是一个为了诱使女儿招供并羞辱女儿而提出的圈套问题。这种问题立即造成了疏远和敌意。

玛丽亚语带讥讽地回答:“我觉得那看起来像是六罐装啤酒,妈妈。”

战斗升级了,史密斯太太说:“别跟我耍花招,小姐。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

玛丽亚很无辜地说:“妈妈,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史密斯太太觉得该是收套的时候了:“我在你的衣橱里发现了这六罐啤酒,小姐,你最好解释清楚。”

玛丽亚飞快地想了一下,说:“噢,我都忘了这回事儿了。我帮我一个朋友藏的。”

史密斯太太讽刺地说:“噢,是啊!你以为我会相信吗?”

玛丽亚气愤地回答道:“我才不在乎你信不信呢!”然后,跑回到了她自己的啊,并摔上了门。

我想帮助史密斯太太理解“爱的信息”这个关键,问她:“为什么发现那些啤酒会让你生气?”

我能听出来她一定认为这个问题很愚蠢,因为她愤怒地回答道:“因为我不希望她惹上麻烦。

“为什么你不希望她惹上麻烦?”我又问。

我可以感觉到史密斯太已经后悔打电话给我了,因为她完全恼怒了:“因为我不想她毁了自己!”

由于她还是没有发觉她的关键信息,我再次追问:“你为什么不想让她毁了自己?”

她终于醒悟了,大喊道:“因为我爱她!”

最后一个问题就问得缓和了:“你觉得她得到这一讯息了吗?”

当史密斯太太认识到自己完全没有把爱的信息传递给玛丽亚时,她感到了悔恨。

一个星期以后,史密斯太太打电话告诉我,她如何把“矫正错误的三个R”和“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结合了起来。就在事情发生后的第二天晚上,当玛丽亚回家的时候,史密斯太太在门口问候了她,并且用一种爱的口吻问道:“玛丽亚,我们能谈谈吗?”

玛丽亚挑衅地回答道:“你要谈什么!”(重要的是要注意到,孩子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听并且相信大人态度的变化。)

史密斯太太明白这一点。她没有对挑衅做出反应,而是走进玛丽亚的内心世界,并且揣度她的感受:“我肯定当昨天晚上我为那六罐啤酒向你大喊时,你可能觉得我一点都不关心你。”

玛丽亚觉得自己被深深地理解了,以至于开始哭了起来。她带着谴责用颤抖的声音说:“就是的。我觉得好像我除了让你烦恼以外什么都不是!只有我的朋友才真的关心我。”

史密斯太太说:“我能理解你为什么会那么想。当我带着我的恐惧和怒气走向你,而不是带着我的爱时,你怎么可能有别的感觉呢?”

玛丽亚明显缓和了自己挑衅的态度。妈妈慈爱的态度终于打动了她。史密斯太太一看到这一变化,便继续说:“我真的为昨天那样朝你发脾气抱歉。”

疏远和敌意已经转化为了亲密和信任。玛丽亚响应道:“没关系的,妈妈。我真的是帮一个朋友藏的。”

史密斯太太这时说道:“玛丽亚,我真的很爱你。有时候,我害怕你可能会做出伤害你的事。我被自己的担心吞没了,并且忘了告诉你那只是因为我爱你。”史密斯太太搂着玛丽亚,说:“你会再给我一次机会吗?我们能够带着对彼此的爱和关心,开始谈谈并一起解决问题吗?”

玛丽亚:“那当然,妈妈,我觉得这建议挺好。”

史密斯太太告诉我,她们从那天晚上开始了家庭会议。她心里充满了感激,因为爱和合作气氛的形成彻底改变了她们母女之间的关系。

你一定已经注意到,这里面的例子所讲述的,都是关于大人的不良行为(由于知识和技巧的缺乏)怎样促成了孩子的不良行为。当大人记住了要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时,他们就不但能够取得积极的效果,而且还会体验到更多的快乐。

阿德勒的上述8个基本概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基础,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的行为,并形成实行正面管教说必需的态度和方法。这些方法将有助于我们学会正确的态度和技巧,以帮助孩子培养踏入社会时所需要的各种生活技能和良好品格。

1.要“赢得”孩子,而不是凭你的力量“赢了”孩子。

2.为孩子提供发展和实践“七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机会,以提高孩子的自我价值感。

3.不要“告诉”,要开始以一种引导孩子参与解决问题的方式向孩子“提问”。

4.使用“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5.记住,你的言行背后的感觉要比你的言行本身更重要。

6.和孩子一起就需要做的家务以及做家务的计划作头脑风暴。

7.要避免娇纵,以让孩子培养对自我能力的信心。

8.教给孩子并实践“犯错误是学习的大好机会”。

9.教给孩子并实践“矫正错误的三个R”。

10.一定要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





标签: